|
|
|
幣值穩(wěn)定信譽好 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銀聯卡將正式走出國門
兩項方便我國旅客出境使用人民幣的措施即將先后實施。一是從明天(2005年1月1日)開始,中國和外國公民出入中國國境時,每次最多可攜帶2萬元人民幣,而在這之前,每次最多只能攜帶6000元。二是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在2005年1月10日正式開通人民幣銀聯卡在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的受理業(yè)務。
持卡人今后在韓國、泰國和新加坡使用銀聯卡時,提現和消費時的計價貨幣均為當地貨幣。在提現和消費完成后,中國銀聯將根據交易當日的市場匯率,轉換成人民幣金額提供給內地發(fā)卡銀行,由發(fā)卡銀行即時扣除持卡人的賬戶余額,境外消費不會使客戶受到匯率損失。今年5月以來,銀聯卡相繼進入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qū),此次進入這三國是銀聯卡首次正式跨出國門。
這些變化不僅滿足了日益繁榮的邊境貿易和日漸增多的國內外交流對人民幣流通的需求,而且應看作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步驟。
人民幣何以如此風光
早些年,人民幣的流通范圍僅限于國境之內,即便在港澳地區(qū)流通,也要受到諸多限制。然而近些年來,國人發(fā)現,不論他們出境旅游、經商還是留學,手中所持有的人民幣越來越受歡迎。在俄羅斯、蒙古、越南、老撾和緬甸,人民幣是邊境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中國游客在就餐、購物時基本能用人民幣結算。
人民幣之所以如此風光,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邊境貿易采用以貨易貨的方式。比如,在當時的中俄邊境,經常用中國的日用工業(yè)品交換俄羅斯的鋼材等產品。隨著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日益增多,中國產品對周邊國家的居民產生了強大吸引力,以貨易貨的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他們與中國經貿往來的需要。他們希望能直接獲取人民幣以購買中國產品,這就為人民幣在這些國家流通提供了歷史契機。
人民幣風光的另一個原因,在于人民幣幣值穩(wěn)定,信譽好。自1994年進行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中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幣值穩(wěn)定,不僅為中國對外經貿發(fā)展提供了相對穩(wěn)定的金融環(huán)境,也使與中國進行經貿往來并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周邊國家受益匪淺。尤其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努力頂住許多亞洲國家貨幣貶值給本國帶來的壓力,莊嚴地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對穩(wěn)定亞洲金融市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民幣由此威信大增,并逐漸成為許多周邊國家的儲備貨幣。
對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是人民幣走紅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元與人民幣的兌換比率約為1∶8.27,但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估算,這一比率應為1∶4左右,加上中國外貿順差連年增加,外匯儲備不斷攀升,許多西方學者據此斷言人民幣定值過低,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不絕于耳。人民幣升值與否,是中國的內政,政府要綜合考慮其對國內就業(yè)、物價及進出口的影響之后作出決定,不會屈從西方國家的壓力。但隨著國內市場包括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國內外經濟將進一步接軌,凈出口額和外資投資額將進一步增長,這無疑會促使人民幣的匯率穩(wěn)中有升。正是由于這一趨勢,越來越多的人想方設法將大量熱錢投入中國,以期從人民幣升值中牟利。
國際化之路還很漫長
人民幣以其不俗的表現和非凡的魅力,正在贏得周邊國家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青睞。《遠東經濟評論》一篇題為《人民幣之日》的文章預言,中國入世5年后,“中國人民”的貨幣將屬于世界
人民,成為繼美元、日元和歐元之后世界第四大貨幣。但實際上,與美元、日元、歐元這些國際化的貨幣相比,人民幣目前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作用還僅限于在邊境貿易中實現結算和交易媒介的功能,要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成為真正國際化的貨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首先,要進一步增強國家綜合經濟實力,使各國的人民幣持有者充滿信心。否則,一旦投機者在國際金融市場興風作浪,大家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再多的外匯儲備也會很快消耗殆盡,就像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一些東南亞國家發(fā)生的情形那樣。
其次,要有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健全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要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前提之一是開放資本項目,而這是以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健全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為前提的。
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還很不成熟,且不說證券市場發(fā)育不足,積弊甚多,就是貨幣信貸市場也面臨著深化改革的緊迫任務。至于中國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建設,雖說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監(jiān)管模式單一,監(jiān)管手段落后,監(jiān)管的效力基礎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匆忙開放資本項目,必然會使大量投機資本涌入,引起人民幣匯率的急劇波動。
再次,要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目前,從表面上看,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制度,但在外匯結算、買匯售匯等環(huán)節(jié),匯率由國有銀行控制,并非由市場供求決定,匯率在對外經濟活動中的調節(jié)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中國政府宣布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并將其作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然而,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既積極又穩(wěn)妥地推行。
人民幣國際化盡管面臨著許多現實障礙,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人民幣影響的日益擴大,人民幣國際化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們要因勢利導,促使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早日實現。
|
|
|
|
|